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范永健 易薌)在衡陽縣板市鄉,一場因鄰里糾紛引發的道路通行危機,經多方聯動攻堅化解,既解開群眾心結,也為鄉村振興鋪路,彰顯了基層治理中擔當作為與團結協作的效能。
板橋村東陽門至民康村路口,是民康村通往鄉政府的必經之路,也是杉橋鎮至衡陽市的捷徑,承擔著重要的區域交通功能。但油麻坳組李某朝與大白塘組李某新因多年積怨,讓道路陷入困境。李某朝門前階基硬化占用路肩致公路變窄,李某新隨即挖空屋腳至路邊準備硬化階基。若如此,兩邊階基將高于公路20公分以上,阻礙車輛通行,雨天還會積水,嚴重影響周邊數萬群眾的日常出行與生產生活。
板橋村“兩委”第一時間介入,雙方互不讓步,隨即向鄉綜治中心報告。鄉黨委書記龍驍高度重視,安排黨委副書記、政法委員范永健牽頭,聯合分管領導蔣永,組織司法、自然資源所、應急、板橋村等部門工作人員,秉持公平公正原則調查取證、傾聽訴求、勘查現場、尋求解決方案。
圖:板市鄉政府組織相關人員召開協調會議
最終,路口三戶達成調解協議:李某朝切掉門前新建禾坪一米,向東西延長至杉旭河邊和 X045公路邊,費用自理;李某新預留30公分作護墻階基,負責排水通暢和公路硬化,費用自理;雙方確保原排水溝暢通。此外,經鄉政府協調,李某會同意破除門前水泥區域修水溝,委托村干部簽字確認。
圖:李金朝與李康新握手言和,簽訂調解協議
此次矛盾糾紛的成功化解,充分體現了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,彰顯了綜治中心“中心吹哨,部門報到”的職能效能,是板市鄉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以來,由鄉政法綜治分管領導牽頭調解化解矛盾糾紛的一次典型實踐案例。糾紛化解后,道路拓寬,兩邊各增一米,還明確規定硬化水泥高度與現有馬路齊平,利于將來油化。兩戶握手言和,心結解開,積怨消散,實現“事清心解”。
圖:板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羅雪峰冒著酷暑定樁放線
這一結果是基層干部勇于擔當、多方凝心聚力的成果,消除了群眾隔閡,保障了道路暢通,為鄉村振興營造了和諧環境。鄉村干部及時介入并成功調解,獲群眾廣泛認可,為板市鄉基層治理積累了經驗,激勵更多干部主動擔當,匯聚力量助力鄉村振興,推動板市鄉邁向更美好的明天。
責編:王汝福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